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揭牌 将打造“数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7 07:3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简称交叉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月27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全国前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半亩方塘工作室

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简称交叉院)揭牌仪式暨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月27日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主办。新成立的交叉院将围绕数字经济、区块链、人工智能、国家治理等关键领域培育新兴交叉学科,打造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为底层架构的“数字社会科学”集群,开展交叉型博士研究生培养。
在揭牌仪式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学校想党之需,国家之盼,成立交叉科学研究院,紧紧围绕让党放心、人民满意、世界一流的中国人民大学建设,立足综合优势,统筹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打造新的“学科特区”和“人才培养特区”,加快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新文科建设,为探索一条具有人大品质、人大特色、人大使命并引领时代价值的人文社会科学发展之路,为促进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文化自立自新自强自觉奉献人大力量。
揭牌仪式后,中国人民大学首届交叉科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来自斯坦福大学、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东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众多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探索创新交叉融合机制、学科交叉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机制体制以及管理与评价机制等展开交流探讨。
据悉,中国人民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将在学科建设方面立足“双一流”跨学科重大创新规划平台体系,瞄准党和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凸显人文理工交叉特色,聚焦数字社会科学领域,明确“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人文”三个数学社会科学的重点方向,聚力产出人文理工交叉全国领先的标志性成果。
人才培养方面,交叉院将积极促进新技术背景下的多学科交叉和跨学科人才培养,进一步打破学院、学科、专业壁垒,开展交叉型博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基于跨学科交叉平台和导师团队单独配置博士生招生名额,并逐步开展复合型本硕人才培养。
关于师资建设,交叉院将面向国内外招募战略科学家和首席专家,搭建5个左右研究水平高、发展潜力大、战略聚焦性强的优秀跨学科团队;探索实行跨学院、跨学科团队课题组长负责制,推行校内首席专家双聘制试点,扎实推进长聘制管理机制。在成果认定与奖励方面,探索协同创新成果认定新办法,探索实行以奉献为导向的考核-奖励制度。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网址: http://www.zgshkxpj.cn/zonghexinwen/2022/0307/882.html



上一篇:【社科时评】中国青年,谱写“最燃”冰雪之歌
下一篇:吉林财经大学获首批吉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投稿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版面费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论文发表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