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版面费[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投[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数[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04/09]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共同富裕报告:完善中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共同富裕是对社会群体生活质量和状态的评价。在国际上关于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分析框架,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国内在该领域也有很多探
共同富裕是对社会群体生活质量和状态的评价。在国际上关于生活质量评价的研究已经有较长的历史,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分析框架,有广泛的应用基础,国内在该领域也有很多探索。结合共同富裕的内涵,报告提出基于生活质量研究框架的共同富裕观察指标体系。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包含5个维度、34项观察指标,各维度下的指标分为“富裕性”与“共同性”两类:“富裕性”指标反映的是全社会在相关维度上享有的发展水平以及拥有的资源和服务,“共同性”指标关注城乡差异、区域差异、行业和人群差异。
搭建“效率与公平兼容”的政策格局。打破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取舍思维,着眼于打破竞争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不可能三角”理念,让市场发挥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从构建竞争政策、产业政策和社会政策三足鼎立格局入手,同时实现提高生产率、获得新动能和促进共同富裕的目标。首先,坚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改革的核心在于发育生产要素市场,打破间要素配置和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在初次分配领域实现各得其所,既具有足够的激励又创造出充分的效率。其次,更加注重以人为中心制订和实施产业政策。最重要的是将更多的社会目标纳入产业政策中,落实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经济发展理念。最后,完善覆盖全体人民和全生命周期的社会福利体系。通过推进改革和完善政策,在高质量发展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生产率提高与分享的水平,是提高和实现潜在增长率的制胜法宝。
10.完善再分配政策的重要抓手是什么?
国民收入再分配作为调节收入分配关系重要手段,可以防止收入差距过大甚至缩小收入差距。政府的再分配政策分为三大类,即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转移支付政策。从再分配政策的倾向性而言,政府转移支付应发挥“提低”的作用,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缴费应发挥“调高”的作用。通过“提低”和“调高”,可以缩小初次分配中形成的过大收入差距。相比于个人所得税和各项社保缴费,政府转移支付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更明显。
6.缩小区域发展差距需要实施哪些新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福利性支出比重不断升高,构建全民共享型社会福利体系的财政体制障碍日益凸显。一是与区域分割和人群分割相关联的社会福利供给“碎片化”。二是合理提升保障标准受到不均衡财力承担能力的制约。三是社会福利性支出的内部结构尚待优化。四是财力最为薄弱的市县政府承担社会福利项目的最大支出责任,由于市县间的财力差异非常大,社会福利项目实现全民共享和区域均等化存在现实的困难。建设和完善全民共享型社会福利体系是政府的基本职责,需要得到公共财政的充分保障。遵循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原则,围绕建立全民共享型社会福利体系这个大目标,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亟待加快推动。第一,将非户籍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纳入统计和评估体系。第二,提升部分社会福利项目特别是社会保险类项目的支出责任承担层级。第三,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型福利项目的财政投入,改进财政投入方式与机制。第四,财政教育支出结构和方式要顺应人口流动的新特征,与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相适应。第五,启动新安居工程,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增加公共投入,提高住房保障水平。
9.缩小收入差距为什么要坚持就业优先、促进充分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11.如何完善中等收入友好型的政策体系?
7.如何统筹效率与公平?? ?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12.缓解相对贫困,促进社会流动的路径是什么?
新时代的共同富裕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全域性、差异性、共建共享性和渐进长期性特征。全体性,共同富裕强调的是普遍富裕,它涵盖了全体社会成员;全面性,共同富裕包含物质富裕和精神富裕,涵盖人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全域性,共同富裕强调的是在逐步缩小城乡、地区发展差距基础上的富裕,它覆盖了全国所有地区;共建共享性,共同富裕是人人参与建设、共同分享的富裕,具有共建共享性;差异性,共同富裕是承认和尊重每个人发展能力的富裕,强调不搞平均主义,体现的是勤劳致富、各得其所的精神;渐进长期性,实现共同富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动态渐进式的。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网址: http://www.zgshkxpj.cn/zonghexinwen/2022/0920/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