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哲学论文_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坚定哲学社会科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5-12 09:3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章目录 一、明确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涵、本质及其危害 (一)否认歪曲历史,侵蚀民族思想基础与精神信仰 (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误导国人政治方向 (三)反对马克思
文章目录

一、明确历史虚无主义的内涵、本质及其危害

(一)否认歪曲历史,侵蚀民族思想基础与精神信仰

(二)否定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误导国人政治方向

(三)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冲击主流思想阵地

二、明确历史虚无主义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影响

(一)恶化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生态

    1. 在历史认知问题上主观主义化,对历史缺少客观认识

    2. 历史共识问题上产生学术认知分裂,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3. 对已定历史结论提出疑问,挑战已有历史定论

(二)削弱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

三、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把握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

(一)树立哲学社会科学的政治方向

    1. 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领导

    2. 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3.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二)严明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导向

    1. 坚持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相统一

    2.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统一

    3. 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

(三)明确哲学社会科学的价值取向

    1.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2. 坚持集体主义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价值准则

四、积极探索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路径,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

(一)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思想阵地建设

(二)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学术专业水准

(三)规范哲学社会科学价值评判标准

文章摘要: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带有鲜明政治诉求的错误思潮,干扰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危及社会主义政治安全。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不断地从政治、社会领域渗透到学术领域,以新的面貌活跃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恶化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生态,削弱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铸魂功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治国理政作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政治标识、学术误导、价值宣扬中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以及价值取向,在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中明确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方向。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之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思想阵地建设,建设具有更高专业水平和学术含量的学科体系,提高国际影响力与话语权,有效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

文章关键词:

论文作者:赵丽华 候园园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论文分类号:B03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网址: http://www.zgshkxpj.cn/qikandaodu/2022/0512/895.html



上一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文_知识创新视角下社会科
下一篇:社会科学理论与方法论文_破“五唯”立新标:建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投稿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版面费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论文发表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