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版面费[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投[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数[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04/09]
文学评论 | 从“整本书阅读”中感受时代之美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吉林桦甸市第一中学教师 袁恒雷 走过西班牙的田野,圣地亚哥与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相遇,王告诉少年:“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着一个伟大的真理,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时候,宇宙
吉林桦甸市第一中学教师 袁恒雷
走过西班牙的田野,圣地亚哥与撒冷之王麦基洗德相遇,王告诉少年:“在这个星球上,存在着一个伟大的真理,当你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时候,宇宙的合力会帮助你。”这样的指引,是来自权威导师的指引。好的导师,属于寻梦时“新手的运气”。但除了运气之外,还要有战胜远征考验的坚持和清醒,才能成长。
提到这天命似的梦境,定有不少的现实主义者鄙弃它俗气。与其说《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是说教式的鸡汤,充溢着苦涩难懂的哲学思想,不如说它更像是寓言式的成人童话,治愈着成年人自我怀疑的伤口。与《小王子》的守护心灵本真的寓意相比,这本书更倾向于探索心灵的价值,教人如何走向灵魂的成熟。
有人批判这本书的推理逻辑不够严密,的确,为什么当年的警察不能调查到被掩埋的寺庙?佐村光男又是什么时候重新埋藏伪造的证物?在纯粹的客观角度而言,故事中的某些细节的确经不起深究。但是,为什么极少有人揪着这些不放呢?那是因为在微小却明亮的人性光辉之下,故事变得水到渠成。
书中提到的父系宗族的社会现象,在今天的潮汕等地区还有较好的保留。在传统宗族文化中,男性承担着传宗接代的任务,随年纪增长逐渐肩负起更多家族兴旺的重任,这点与费老所说“长老统治”的社会秩序相近,而女性受到的社会期望较低,其社会责任往往被固化为相夫教子、贤惠持家,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加一份体面、稳定的工作。这样的传统家庭对于生育也存在一定的男性偏好。
中国计量大学学生 赵智越
费孝通先生所写的《乡土中国》是一本研究中国农村的社会学著作,解答了“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通过阅读《乡土中国》,我解开了多年以来的一些疑惑。成长至今,我理解了自己和父母、祖父母三代人的思想变化,即生养于城区、从农村迁入城区、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三代人的思想上的矛盾和碰撞。
当少年在丹吉尔被骗走了所有的财物后,才与清醒的自己相碰撞,“总是以理想的眼光看世界,不会用现实的眼光看世界,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当下很多人常说“大城市放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灵魂”,在左右徘徊中,就出现了“漂浮”状态。当下青年也面临这样的纠葛,但大多还是选择努力扎“根”、期望归根,哪怕“飘”在世界各地,“根性”依然在。“每个人的‘当前',不但包括他个人‘过去'的投影,而且还是整个民族‘过去'的投影。”我从这本书里看到了过去乡土社会的样子,看到了过去我祖父母的样子,看到了我的父母为什么会这样教育我,也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和痛苦的来源。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是一本关于牧羊少年寻找宝藏的寓言式小说。
既联系自我成长环境又结合社会现实地对《乡土中国》中的差序格局、父系宗族等概念进行评析,在指出名著经典性的同时敞开自我内心,可谓言简意丰。
点评人:
依仗着对天命的参悟,牧羊少年从不放弃他的梦,而是倾听灵魂深处的心声,主宰自己的命运。
无论是坚持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马尔克斯,还是不遗余力关注成长与心灵的保罗·艾柯略,拉美文学遗留历史的印记,何尝不亦是天命?这条似真似幻的拉美文学之线,指引着牧羊少年的梦,也指引着读者寻梦的人生轨迹。
当你因为江户川乱步大赏和罗翔老师的推荐去看《消失的十三级台阶》这本书时,你的心中会对它产生初步判断——这是一本结合推理悬疑与法学知识的书籍。
一路的迷失与彷徨,化为坚定的足迹,少年最终站在了巨石之上,与太阳、风、沙漠乃至世界对话。他在金字塔下寻觅到了梦里教堂前的无花果树,挖出了国家和征服者都遗忘的宝藏。
四川眉山市眉山中学语文教师 申红梅
点评人:
福建惠安高级中学语文教师 张家鸿
我便是抱着这样的预想接触了《消失的十三级台阶》。作者高野和明谋篇布局,讲述了过失杀人坐过两年牢的三上纯一和他因为执行死刑而留下阴影的管教官南乡正二一起接受为入室抢劫杀人死刑犯树原亮申冤的委托,最后成功解救树原亮的故事。
点评人:
浙江传媒学院学生 黄佳佳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网址: http://www.zgshkxpj.cn/zonghexinwen/2022/0616/900.html
上一篇:首届江西社会科学青年创新团队智库沙龙活动举
下一篇:「每日社科」什么是“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