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每日社科」什么是哲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12 02:0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先达) 对什么是哲学,罗素并没有给出定义,但有个描述性的说法: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陈先达)

对什么是哲学,罗素并没有给出定义,但有个描述性的说法:哲学,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来说,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与科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着人类对于那些至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又像科学一样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诸权威,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

在哲学研究中,我们应该区别意见和真理。意见是个人的,真理才是属于大家的。真理如磁石,它永远指向正确的方向,而意见尤其是荒谬的意见,则是错误的路牌,它把人指向错误的方向。真理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它会不断丰富,但不会被推翻。即便在一段时期内由于误解或社会原因被遮蔽,但浮云难以遮日,真理归根到底会被承认。而一种错误的哲学不管它如何流行,如何符合一定时期人们的某种需要而成为显学,但终究会烟消云散,成为过眼烟云。正如一种时髦可以流行于一时,但不会永远流行。

没有对象和对对象的反映,就没有思想和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同样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这是辩证法。苏轼有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如果不用琴,只有手指能发出琴声吗?如果只有琴没有手指,琴会响吗?都不行。主体与客体是相互作用的。

哲学当然不可能脱离具体的科学知识,因为它必须面对科学知识,包括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没有知识依据的玄思冥想只能是空洞的思辨。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来源说,既包括对人类知识积累的继承,也包括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的总结,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性的依据。但就哲学的对象和功能来说,它并不研究具体科学,因为具体科学只研究世界某个特定领域,而哲学研究世界的整体,是以普遍规律而不是以特殊规律为对象。

叔本华曾把客体与精神活动的关系比喻为琴与琴拨子的关系,虽然人有同样的大脑但对相同的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影像。为什么会这样?人们往往误解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味着对象相同,主体意识必然相同。这是一种机械反映论的观点,而不是辩证唯物主义能动反映论的观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在于强调人的思想不是主观自生的,它有其物质根源。

一个真正的学者,究竟应该是面对文本还是立足事实进行研究?面对文本,我们最多可以做一个哲学史家,而面对事实,面对世界进行思考,我们才可以成为一个哲学家,成为一个思想家。面对文本,我们可以成为一位学者或专家,但难以提供新的思想,至多产生照着说之后的读后感,真正的新思想不是来自文本,而是来自对现实的关注。

哲学家是追求真理、从人们熟知而并不真知的事物中揭示秘密的人,他使人学会思考。但从有人类以来,真正的哲学家并不多,这一点叔本华也承认。他说,一个哲学家能为自己在哲学青史中留下名字,就是一件相当了不起的事情。确实,你读读中外哲学史,数数人头,并不多,即使在哲学最发达的年代,也为数有限。为什么?因为在我们理解和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具体对象是相对容易把握的,而一旦进入具有整体性和普遍性的层面,就相当困难了,因为它是人们用任何实验工具都无法观察到的,除了借助思维抽象能力,没有任何工具可用。

在哲学研究领域,孤陋寡闻,只埋头自己的专业,就不可能有宽敞的世界眼界。世界如此之大,科学发展如此迅速,新问题如此之多,各个哲学家都会从自己的角度进行思考。其中,肯定包括新问题、思考的新视角和新方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哲学的优秀成果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肯定是有益的。

如果是这样,哲学有什么意义呢?一个完全不确定的、没有正确答案的哲学,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有价值吗?人类为什么需要这种没有答案的哲学呢?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哲学不能是哲学家的胡说八道。哲学可以具有科学性。也就是说,在哲学中可以区分出正确的回答和不正确的回答。从这个角度说,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学说,它不是神学。例如,人的认识只能来自实践,而不可能是头脑中自生的,天赋观念是错误的。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世界,在人类产生以前世界就存在;人类产生以后,在改变世界,但世界并不因此成为依赖人的存在。即使人类不存在,世界仍继续存在。“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因此,世界的客观性是对世界本质问题的正确回答。这种例子我们可以举出很多。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网址: http://www.zgshkxpj.cn/zonghexinwen/2022/0812/908.html



上一篇:2022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
下一篇:第三届社科文献“鸣沙史学嘉年华”收官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投稿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版面费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论文发表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