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版面费[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投[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数[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04/09]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每日社科」什么是“学问”?(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学问,“学”离不开“问”,“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求知仅靠读书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勤于思考,辨析所学知识的益处何在,有何缺陷,这就需
学问,“学”离不开“问”,“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求知仅靠读书学习是不够的,还要勤于思考,辨析所学知识的益处何在,有何缺陷,这就需要多问。正是通过“问”,才能提升人们对所学知识的辨识能力、反思能力和拓展能力,进而获得长足的进步,获得丰富的知识。“问”实际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技巧。
“学”的范围很宽泛,但在“学问”中当指学习。朱熹认为:“学、问、思、辨,所以择善而为知,学而知也。”人是会学习的动物,人们获得的所有知识大都来自学习。孔子说:“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诸葛亮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的确如此,人与人之间之所以会有差距,不在于先天智力水平的差异,而在于后天的学习。只有学习,才有学养,学养不深,哪儿来学问?学习的方法有很多,首先是从书本上学习,其次需要向师长学习,再者我们还应当从实践中学习。对此大家都深有体会,我就不再赘言。
“学问”二字,再平常不过,我们经常会听到人们谈到某人有学问,某人学问差,这两个字好像是评价一个人学识能力的标准,但细想起来,又好像不完全如此。因此,究竟什么是学问,引起我的好奇,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少有人去深究它的意思。现在把我对学问的所思所想呈现出来,供大家参考。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网址: http://www.zgshkxpj.cn/zonghexinwen/2022/0728/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