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版面费[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投[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数[04/09]
- ·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04/09]
「每日社科」什么是哲学(3)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主客体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参与反映的不仅有思想而且有心情,情绪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也不同。情绪上愉快与恶劣的差异,会导致对同一样东西产生爱憎两
主客体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参与反映的不仅有思想而且有心情,情绪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也不同。情绪上愉快与恶劣的差异,会导致对同一样东西产生爱憎两种不同情感。这就是为什么发怒时,往往会导致认识片面性的原因。情绪不仅影响健康,而且影响认识。中国哲学强调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定,定而后能得。人只有在冷静时才能正确思考。另外,主客体关系不仅是认识论问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问题。因为主体和客体都是在实践基础上变化的,而不是凝固不变的。历史,就是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客体不是抽象的,也不是静止不变的,毫无变化的主体和客体是不存在的。
那么,为什么面对相同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呢?这就涉及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人们在接受外界的东西时,头脑中会经过一个重新构建的过程,从而形成对同样对象的不同反映。人不仅是通过大脑反映对象,而且人们原有的前识也参与认识的形成,这个过程中有评价的作用,不同的评价会影响对对象的反映。如果这样说,唯物主义关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观点岂非无用?不是的。它有用。因为当我们深入研究为什么对象相同而思想、意识不同,或者对象相同而形成的影像不同时,我们还要回到物质第一性,回到存在决定意识上来。因为不同的思想意识,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肯定有它的现实原因,这个原因不在主体自身而在主体之外的存在。用琴拨子弹琴,不同的人会弹出不同声音,原因就在于琴拨子的力度或弹琴者的手法不一样。如果没有琴拨子,琴永远不会发出声音,否则就是列宁说的发疯的钢琴,自我弹奏。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网址: http://www.zgshkxpj.cn/zonghexinwen/2022/0812/908.html